原创 吴汉耿 潮医 2025年06月17日 22:26 广东
一、记忆口诀
为方便记忆这四方,编口诀如下:
消石汤Ⅰ号要记牢,金钱海金砂不少,木香柴胡沉槟俏,大黄内金黄芩妙,郁金莪术元胡好,硝石白矾山楂芍。消石汤Ⅱ号也不难,金钱海金砂依然,内金郁金沉在前,车前杭芍泽兰连,山楂白矾硝石添,失笑益母一起煎。消石散Ⅰ号有特点,金钱海金砂相伴,木香柴胡炒果干,沉香大黄鸡内金,黄芩郁金莪术全,硝石白矾失笑安。消石散Ⅱ号别混淆,金钱海金砂全包,内金郁金沉前绕,车前杭芍泽兰靠,山楂白矾硝石到,砂仁益母肉蔻妙,失笑散量二十高。
二、处方用量
消石汤Ⅰ号:金钱草30克、海金砂20克、木香(后下)10克、柴胡12克、沉香粉(冲服)1.5克、大黄(后下)6克、鸡内金10克、黄芩9克、郁金15克、莪术6克、元胡9克、硝石粉(冲)3克、白矾粉(冲)3克、炒山楂9克、杭白芍12克。
消石汤Ⅱ号:金钱草30克、海金砂20克、鸡内金12克、郁金15克、沉香粉(冲服)1.5克、车前子(包煎)20克、杭芍12克、泽兰12克、炒山楂30克、白矾粉(冲)3克、硝石粉(冲)3克、失笑散(冲服)9克、益母草20克。
消石散Ⅰ号:金钱草30克、海金砂20克、木香10克、柴胡20克、炒山楂30克、沉香10克、大黄30克、鸡内金15克、黄芩20克、郁金15克、莪术10克、元胡30克、硝石10克、白矾10克、失笑散10克。
(以上为制成散剂的用量,每服9克,日三次)。
消石散Ⅱ号:金钱草30克、海金砂20克、鸡内金15克、郁金15克、沉香10克、车前子30克、杭芍20克、泽兰20克、炒山楂30克、白矾10克、硝石10克、砂仁10克、益母草20克、失笑散20克、肉豆蔻10克。
(以上为制成散剂的用量,每服9克,日三次,十天为一疗程)。
三、制法用法
消石汤Ⅰ号和消石汤Ⅱ号
制法:将方中除木香、沉香粉、大黄、硝石粉、白矾粉、失笑散外的药物,加适量水浸泡一定时间后,进行常规水煎煮。在煎药快要结束前5-10分钟加入木香、大黄;沉香粉、硝石粉、白矾粉、失笑散待药液煎好后,直接冲服。
用法: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消石汤Ⅰ号适合于各型胆囊炎胆结石,消石汤Ⅱ号适合于各型泌尿系结石。服药后要多引水及运动,忌辛辣油腻。
消石散Ⅰ号和消石散Ⅱ号
制法:将方中所有药物按比例称量后,共同研磨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装瓶备用。
用法:消石散Ⅰ号每服9克,日三次,适用于各型胆结石胆囊炎;消石散Ⅱ号每服9克,日三次,十天为一疗程,适用于各型泌尿系结石。
四、药理研究
消石汤Ⅰ号和消石散Ⅰ号对胆囊炎胆结石的药理作用
利胆作用:金钱草、海金砂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可增加胆汁流量,有利于胆汁中胆盐、胆固醇等成分的排出,防止结石形成和促进结石溶解。木香、柴胡能调节胆囊的收缩功能,使胆囊收缩有力,促进胆汁的排泄,减轻胆囊内压力,缓解胆囊炎症状。
抗炎作用:黄芩、郁金等药物具有抗炎活性,可减轻胆囊及胆管的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缓解胆囊壁的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
溶石作用:硝石、白矾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胆汁的理化性质,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促进胆固醇结石的溶解。
消石汤Ⅱ号和消石散Ⅱ号对泌尿系结石的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车前子、泽泻等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增加尿量,促使结石在尿液的冲刷下更容易排出体外。
溶石排石作用:金钱草、海金砂等对泌尿系结石有一定的溶石作用,能够改变结石表面的电荷和晶体结构,使其部分溶解。同时,鸡内金含有多种消化酶等成分,可能有助于分解结石成分,促进排石。
缓解平滑肌痉挛:沉香、木香等能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减轻因结石移动引起的疼痛,有利于结石的顺利排出。
五、中医解释
消石汤Ⅰ号和消石散Ⅰ号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中医原理
中医认为,胆囊炎胆结石多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郁滞,湿热蕴结,日久煎熬成石。消石汤Ⅰ号和消石散Ⅰ号以金钱草、海金砂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君药。木香、柴胡疏肝理气,恢复肝胆的疏泄功能,为臣药;黄芩、郁金清热利胆,莪术、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鸡内金消食化积、通淋化石,辅助君药增强消石利胆之功。硝石、白矾攻坚消积、化痰软坚,助于结石溶解。炒山楂消食导滞,杭白芍柔肝止痛,以防理气活血药伤正。全方共奏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消石止痛之效。
消石汤Ⅱ号和消石散Ⅱ号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医原理
对于泌尿系结石,中医归属“石淋”范畴,多因下焦湿热,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消石汤Ⅱ号和消石散Ⅱ号以金钱草、海金砂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核心。车前子、泽泻利水通淋,沉香、木香理气止痛,缓解输尿管痉挛,使结石易于排出。鸡内金、郁金等辅助排石溶石。炒山楂消食化积,杭芍柔肝止痛,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结石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结石排出。白矾、硝石软坚散结,加强溶石之力。全方围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理气活血等治法,以达到消除结石的目的。
六、西医研究
从西医角度来看,消石汤和消石散系列方剂的作用机制与现代医学对结石病的认识有一定契合之处。
对于胆囊炎胆结石,方剂中的利胆药物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的浓度,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抗炎药物能够减轻胆囊及胆管的炎症反应,缓解胆囊炎的症状。溶石药物通过改变胆汁的成分和物理性质,有可能使部分结石溶解或变小,有利于排出。
在泌尿系结石方面,利尿药物增加尿量,对结石起到冲刷作用,促使结石下移排出。药物对输尿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可减少结石移动时的阻力和疼痛。一些药物可能影响结石晶体的生长和聚集过程,从而达到溶石和防止结石进一步增大的效果。
七、循证医学
虽然目前关于消石汤Ⅰ-Ⅱ号和消石散Ⅰ-Ⅱ号的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可能相对有限,但在一些临床观察和小样本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部分研究选取了一定数量的胆囊炎胆结石或泌尿系结石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消石汤或消石散进行治疗,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使用消石汤和消石散的患者在结石排出率、症状缓解情况等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然而,由于研究样本量、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八、主治病证
消石汤Ⅰ号和消石散Ⅰ号
主治各型胆囊炎胆结石,可缓解患者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改善胆囊的炎症状态,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有一定作用。
消石汤Ⅱ号和消石散Ⅱ号
主治各型泌尿系结石,能减轻患者腰腹部疼痛、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帮助结石排出,缓解因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等问题。
九、辨证要点
消石汤Ⅰ号和消石散Ⅰ号
辨证要点在于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此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之象,使用该方较为适宜。
消石汤Ⅱ号和消石散Ⅱ号
对于泌尿系结石,辨证要点为腰腹部突发绞痛,疼痛剧烈,可伴有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提示下焦湿热蕴结,气血不畅,符合该方的应用指征。
十、化裁应用
消石汤Ⅰ号和消石散Ⅰ号
若疼痛剧烈,可加用川楝子、延胡索以增强止痛效果;若湿热较重,出现黄疸,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若兼见脾胃虚弱,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消石汤Ⅱ号和消石散Ⅱ号
若结石较大,可加穿山甲、王不留行以增强软坚散结、通络排石之力;若血尿明显,可加小蓟、地榆炭以凉血止血;若肾虚症状明显,可加杜仲、续断等补肾药物,以扶正祛邪。十一、应用禁忌
药物副作用
消石汤Ⅰ号和消石散Ⅰ号:方中大黄、硝石等药物,若用量过大或患者体质较为敏感,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沉香粉冲服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白矾过量服用可能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产生一定损害,故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
消石汤Ⅱ号和消石散Ⅱ号:车前子包煎时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药液浑浊,导致胃肠道不适。白矾、硝石同样需注意剂量,以防不良反应。失笑散中的蒲黄、五灵脂,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禁忌人群
孕妇禁用消石汤Ⅰ-Ⅱ号和消石散Ⅰ-Ⅱ号,因为方中部分药物如莪术、益母草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会导致流产。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方中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药物损伤正气。对药物中任何一味过敏者禁用。
十二、资料来源
消石汤Ⅰ-Ⅱ号和消石散Ⅰ-Ⅱ号来源于吴汉耿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这些方剂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应用和验证,但在具体使用时,医生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调整,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同时,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这些方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有望得到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